地震四月后——白鹿印象

斯嘉 2008-9-12


 

97-11号参加IFP成都说明会。

特意提前一天到达成都,想去灾去转转。

曹鲁给我的建议是去彭州,我想下更基层,他推荐白鹿镇。就去彭州白鹿吧。

成都五块石车站。

去彭州的车很多。人满发车。到彭州一小时左右。

彭州去白鹿的车很多,人满发车。到白鹿约二小时。

在彭州从标语能感到灾区的味道。

到白鹿一路就是倒塌的房屋板房区和账蓬了。

 

 

 

 

到白鹿镇问司机哪有住,司机推荐我康文山庄。

康文山庄我路过,很漂亮。我顾虑贵没想它。

标房有电视有热水二十元。震前四十元。

干净舒服,老板娘很有爱心。强烈推荐!联系电话查后补。

板房区的村民执意要送我回康文山庄,路上他们说起康文山庄的老板冯康文,是个非常好的人,地震后为村民们做了很多事,捐了很多钱。荣誉是一种肯定。

来去匆匆,没有见到冯康文先生。山庄主要是冯先生的小女在打理,山庄还带一个小诊所。冯先生早期自学行医后下海经商现经营山庄。冯女士在政府上班,也行医,非常善良朴实,感叹相比生命和亲情,钱算什么。

 

 

 

 

 

放下行李时六点多。飘一点点小雨。

想随便转转账蓬板房。冯女士说不远有个村子受灾很重。就去那儿吧。

 

 

 

 

 

 

村民看我我看村民,笑一笑也就随便坐了。

账蓬区的村组是从山里面迁下来的。房子百分之百垮了。死了八个人。分配住进板房的有十来户,其余的住账蓬。外国的账蓬,看不出哪国。

毕竟要长期生活,生火做饭,老老小小,一个账蓬显然不够。各家又搭些简易蓬。简易到或一张或两张床板,能避风雨不挡寒冷。被子是政府发的。衣物有政府发的。

问冬天来了要冷了什么打算,听到的回答一律是笑,咋个晓得嘛。

由衷感叹四川人的乐观开朗,他们都邀我进屋耍,邀我吃饭。

听起来很浪漫,临水而居择地而栖,但绝不止诗意

他们顽强地活着。

生存,很了不起。生命,很伟大。

 

 

 

板房区很干净。有公共浴室,厕所,公共厨房。

房顶树了很多锅盖,6号晚是残奥会开幕式。

女人聊天,男人喝小酒,孩子和狗跑来跑去。

似乎很平静,告别灾难的残酷。

(相机没电,没法拍照)

 

然,天灾过未必无人祸。

 

据说我是第一个到此板房区的外人。我拍照时被好奇的女人围住。然后听到七嘴八舌的投述。

我听不全懂,只能记录大概。

我访问的板房区位于彭州市白鹿镇观音村。

板房区居住一百多户,大部分是五组村民。

板房每户一间,住4-5人,约十六平方。上有老下有小是比较紧张的。

 

听到的问题反映主要有这些:

1,第三个月的救灾款还没有发。第一个月的救灾款,第一次是十天一发,第二次是二十天一发;第二个月的救灾款是一月一发。第三个月的未发。镇里说还没有拔款。

 

2,这批板房援建单位是福建厦门。援建单位要求镇政府做地基,补贴每间板房打地皮160/间。镇政府仍向农户收取160/间的钱;而且地面粗糙水泥很薄沙土堵塞浴室下水管等。村民说镇政府吃援助款。

 

3,村民意见最大的是灾后建房政策。

镇里承诺统拆统建,人均35方,以旧换新。若不拆房,将不享受灾民待遇,停水停电,孩子不让上学。很多人的房子都是很新可加固后使用的,半生积蓄建房,有一户建成后只住了二天房子就被强推了,欠了五六万的债。推倒谁都不舍。问题是总有几户房子是没有被推的,甚至是更差的房子也没有被推,他们多少与村镇干部有亲戚关系。

推倒房屋后,镇政府推翻承诺,要求农户自建房。很多人宅基地和田都没了,在哪建?没地建房。

如果统建,每人要求交五千元。理由是原来统建的抗震级别是7-8级,统一后将建成抗9级的,因此人均35方不变,但每个人头交五千元建房费。灾民没钱交。

拆房过程中,存在的强拆行为破坏了与村民关系。

有一户田里的桂花树杯口粗了,也被在夜里强行推倒。

我深信地方执行中一定有粗暴强制的行为。

我在白鹿镇政府院里,看到有个房里坐着几个年轻人,就和他们聊天。他们说他们是志愿者,是开机械的。我笑着问是拆房子吗?他们的笑略有点点尴尬。有个年轻人突然指着一个人说,那边的破坏是他搞的。大家的笑是有各样滋味的。这个被称为志愿者的年轻人一定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叫他干的那个人一定不关心被拆了房的老百姓会怎么样。

哎,人祸怎不胜天灾。

村民们最不满意的是镇干部以“不让娃娃读书”做要胁地强行拆房。

 

 

4,白鹿镇小学有幢新教学楼,被称为是“512汶川地震中最牛的教学楼”。事先我真不知道这幢楼就在白鹿。还是彭州市旅游局隆重树牌了的,做为地震遗址景点之一。

白鹿小学有三栋教学楼,一新一旧一老,新楼建成后,学生们从老教学楼搬到了新教学楼。老教学楼用做教工宿舍。地震后,老教学楼完全垮了,死教工四人;旧楼成了危房,但没垮没伤学生;新楼被整体抬高三米而安然无恙。挺有意思的。

坊间说法很多。最不靠谱的一种说法说是黑帮所造。

不管谁造,建工队都应该是与最牛的教学楼一起被记住的。因为它保护了所有孩子的平安。

当然也是因为所有的孩子都平安了,这个地方被淡漠了。

白鹿学校现已成为地震遗址。将异地重建。现临时板房复课。

白鹿小学原来有初中部,而且教学质量不错。

现在白鹿小学的初中部将搬到十几公里外的通济镇。但是学生不能解决住校问题,必须通校。十几公里的往返车费是7元,还要加上中餐。家长没有钱付。孩子读书怎么办?

 

 

这座桥叫中法桥,历史悠久,是19世纪天主教传教士修建。白鹿小学在桥的那头。现桥垮了成了地震遗址,学校也将重建,原校址将成地震遗址。目前两边交通从桥下经过。

 

 

 

 

5,村民们普遍认为震前的生活还是挺不错的。震也没法子,总得找活路。只是生活水平又回到二十年前的生活。心态还是挺乐观的。白鹿镇周围原来有几家煤矿,附近村子里都在矿上找些事做,每月有个四五百块钱,现在35-50岁这批人不能就近打工,又无田可种,没有法路找钱。很是老火的。

他们希望外面多来这里招工。对出外打工的心理价位是1500左右。

 

留个几个村民电话。他们自己也说走投无路,发个牢骚。我相信这样的问题在灾区一定不是个别存在的。来的人到的点有省里县里镇里村长一路陪着,也到不了下面,听不到老百姓说真话。

 

在观水村的板房区,还发生一个小插曲:有个男人过来很严厉地查问我身份证有没有采访证有没有介绍信有没有。我很礼貌地请问“您能告诉我您的身份吗?”他说是镇巡逻队的。我更客气地告诉他我不是来采访,随便逛逛和大家随便摆一摆。我住唐文山庄我有身份证。他走了围着的群众也走了几个说话活跃的,叫也没敢回。当然总有几个更胆大的还在说。

 

我不希望我只是听到了。将问题反馈给一些媒体的朋友,也许有良心记者愿意跟一跟,多少能促进局部地区问题的解决吧。

总的反映:

政策是好的。感谢党中央,感谢温总理,感谢外界支援。

执行有问题。痛恨为官不为民做主的混蛋官员。

彭州白鹿镇水观村五组村民名字,电话删。

 

 

白鹿镇一边水一边山。公路经过,白鹿镇的街便是沿着公路边的一点路。据说以也前公路一直通什邡,仅三十公里。山里面的村子很多整个都埋了。死伤亲人失去家园的苦痛,看不到挂在脸上,更多是听到对重建政策的困惑和执行的愤怒。彭州属重灾区,白鹿又是重中之重,地震带经过白鹿。但是白鹿的学校是安全的无一人死亡。虽房屋大量倒塌,但低死亡率又使这里成为不被关注的重灾区。老百姓的好事或坏事?

 

 

沿着公路随便转时,经过一处板房,进德公益援建,以为是一处公建点,原来是白鹿的板房教堂。白鹿有著名的领报书院,就是修道院,在中国天主教史上非常有影响力。

进去时听到神父正问大家有什么困难,各家生活上的困难或知道别人生活上的困难,各种各样的声音主要说教堂缺少圣器,缺少经书。在这个刚经历如此重大灾难的地方,人们谈论的不是物质的缺乏而是精神的充实,不能不使人反思信仰的力量。

神父姓张,很年轻。白鹿教堂是周围最大的,有八百多天主教徒。地震中教友死十几人。原教堂址在现镇临时办公地。计划重建新教堂预算一千五百万。这是个庞大的数字。我不了解。

 

 

 

 

 

 

祝福白鹿!

斯嘉整理 2008-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