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走进石门坎 柳树村印象

斯嘉 2009.01


 

20078月我们第一次走进石门坎。

CAMMIE坚持要去柳树村看看。可是马老师也只是听说而从没去过柳树村,于是问着路来到这几乎与世隔绝的柳树村。

柳树村很特殊,因为它就是昔日的麻风病院,至今仍居住有十七位病风病愈人员及其家属。

 

旧中国许多地区因畏惧麻风病,将麻风病人活埋或烧死或诱杀。乌蒙山区也不例外。

柏格理见此撰文向海内外揭露并呼吁和组织安置救助麻风病人。

1920年,在柏格理护理伤寒病人时不幸感染伤寒去世五年后,石门坎终于建起了麻风病院,并有专门医护人员进行麻风病治理。这也是全中国最早的麻风病专门医院。

1988年麻风病院无新病员。医疗点撤离。

1992年麻风病院所在位置编为自然村,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柳树村。当地人仍习惯称之为麻风村。

麻风村共有麻风病患愈者十七人,其中孤寡老人五名。连家属共67人。

 

 

 

这是1921年建成的麻风病房,至今仍在使用中。

 

 

 

这是解放后造的麻风院宿舍。现已做为危房废弃。但仍有个别人家居住其中。

 

 

 

2005年光华基金会捐建石门坎麻风村宿舍,平房共20间,每间约20平米。

分配原则为五口人以下分一间。六口人以上分二间。

五口人只一间房含大人孩子居住,就明显拥挤,于是有的人就仍搬去危旧老屋居住。

 

这位老人叫王登宏,是位麻风病患愈者。

当年他从部队回来时知道自己患了麻风病,连家门也没进就直接来了石门坎麻风村。还带着把二胡。

幸运的是他治愈后,娶了个健康人的妻子并且孩子们也很健康。

 

这是王登宏老人的妻子。

 

他看到自己在镜头里面的样子,笑得很开心。

 

他叫宋克柱,彝良人。

二十八岁进了麻风村,病愈后曾出院回到儿子家居住了一段时间,又回来了。他说住不惯。估计指外面世界对麻风病人的恐惧和歧视吧。没多问。

老人分配得单独一间房,被子褥子是发的。老人快八十了,自己种地,堆着的土豆就是他全年的粮食。老人说年纪大了种不动了收得少了。我问老人粮食够吃吗,他笑笑说没得办法的。

 

麻风病院原来是实行供给制,国家免费治疗。

撤院建村后,所有人包括老人残疾人都得要靠自己的力量耕种分得的一点田地讨吃。不够吃又没钱买吃挨饿是经常的事,尤其是对老人家和因患病而丧失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乡政府补贴每个麻风病患愈者每人每月25月,但半年一发。

大部分麻风病患愈者完全没有能力找其它收入来源。生活完全被困在麻风村,勉强维持生存。

所有麻风病患愈者完全没有能力继续服药防止麻风病后遗症加剧,而只能听任肢体逐渐萎缩至完全丧失功能。

 

 

牛树成,曾是位麻风病患愈者,是柳树村的村长,也曾任柳树村福声小学的第一位代课老师。

 

她是位麻风病患愈者。神经有些问题。幸运的是她有位非常可爱健康的女儿

 

 

这是一对麻风病患愈者夫妇是哑巴。身后是他们的房间。女的一直在向我比划什么,我听不懂。我猜她可能是在抱怨什么吧,我是无能为力的。

 

这位老人,一定有不少委屈。在我到他房间里时他说了很多,我听不懂也无能为力。走时我留给他一些钱,他坚持不收,我还是悄悄放下了。

以强凌弱社会不公在一切地方存在。述说时他很伤心无奈,绝望的眼泪也让我倍感软弱。可是送我们出来时,他仍笑了。

 

 

杨光明老人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

16岁在石门坎读书时查出得了麻风病,进麻风村。因为读过书,担任医生助理二十八年,成为注册的医疗人员,负责麻风村药房后任门诊医生。但是撤院建村后,他的这段经历却被遗忘了。老人做过很多努力,包括曾拖着病残的身体爬去140公里外的威宁县卫生局。都没有结果。柳树村里还有几位老人都先后担任过医疗助理,但是这段经历都被遗忘了。

 

王德华,92年得麻风病,因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虽经治愈,但肢体伤残程度正日渐加重,现在只能爬行。他说要努力拖煤挣钱,这样做二年可以挣够三千块钱把他的老房子修一修能够安全点,大雨天不会塌了埋人。他要照顾家中老小。他很乐观。他的最大心愿是在他彻底不会动以前能够出远门,去北京看看。

 

这里的麻风病人们,基本处于自生自灭,被世界遗弃的边缘状态。

他们苦难,而乐观。

顺天由命,怎样的处境,都得要活着,面对。

这里,我思考和学习生命的韧性。

 

 

 

柳树村的家属们。

 

 

 

这个孩子,父母都是麻风病患者,幸运这个女孩是健康的。

我很佩服CAMMIE,她就这么自然地抱起这个小姑娘。而我最多只敢鼓起勇气握他们的手。小姑娘后来很好奇地轻轻摸了摸CAMMIE软软的金发。

CAMMIE执意要来柳树村,在我第一次来柳树村之前,麻风病对我是很陌生的名词,只在《圣经》中读到。这里,麻风病人的世界真实地在我面前。

 

 

我们到柳树村的这天正好是柳树村福声小学开学的第一天。

以前柳树村没有学校,柳树村的孩子不上学,基本都不敢走出柳树村,因为外面对麻风病的恐惧和歧视。

2005年,深圳的基督徒吴姊妹及其友人在柳树村捐建了一所学校,取名福声小学。学校一次只开一个年级,孩子入学时赶上是上几年级的课就读几年级。后因缺乏师资而停办。

2007年秋季学校恢复开班。有柳树村及周围村庄共30几名孩子读一年级,年令从六到十二岁不等。

有代课老师一名。住石门坎荣和街上。每天往返四小时。月薪400元,由教会支付。

 

 

 

 

 

 

CAMMIE给孩子们贴粘粘纸。她想带孩子们唱快乐拍手歌。不过显然孩子们对蓝眼睛卷头发的好奇远远胜过对粘粘纸的喜欢……

 

 

 

这个女孩十二岁,读一年级。

这个孩子六岁,读一年级。

 

 

 

 

她显然觉得拍照要严肃点,所以竭力想忍住笑,呵呵。

 

 

这个漂亮的姑娘是柳树村的孩子。

问她怎么不去读书?她说原来没学校,现在岁数大了,不好意思。问她想读书吗,她说不晓得笑了跑开了。

 

 

 

 

 在我们离开柳树村时,老师正在教学生唱歌:

“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以后要为国家做贡献!

有教育,就有希望!

 

 

祝福柳树村!

 

后记:

20078月起,我们补助柳树村17位麻风病患愈者每人每月25元至终生。由志愿者马贵荣二月一发。

200712月,我们为柳树村送进去了一批城市捐赠旧冬衣物。

2008年2月,我们派志愿者周忠民DENNIS探望遭受雪灾中的柳树村民,并为每人送去一床棉被。http://www.shimenkan.org/corn/zzm/smk/

20083月,我们配合乐施会雪灾救助为麻风村送去乐施会大米救助。 

http://www.shimenkan.org/corn/gyh/smk/a/

20086月,我们配合救世军雪灾化肥救助为麻风村送去救世军化肥救助。

http://www.shimenkan.org/corn/gyh/smk/f/

 

特别推荐:沈红老师靳军老师拍摄的反映石门坎柳树生存状况的纪录片《走出麻风村》

http://www.shimenkan.org/river/b/

 

 

走近石门坎

斯嘉整理

2009-1-6


 

20082月雪灾期间,周忠民老师,Dennis,马贵荣及其丈夫探访麻风村的照片

 

 

 

 

 

 


   马贵荣到麻风村发访慰问款照片

 

 

 

 


走近石门坎——荞麦公社——柳树村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