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2011-2013
斯嘉 2014/1/10
2011年底,我对杨波和管老师说,盘点一下2011,交个小结作业吧。 杨波没理我。管老师说事太多了没功夫想。 忙是借口其实是懒,包括我自己。 等到想起催作业时,已经到了2012年的夏天。 对自己说,好吧,那就到了年底一并来记录2011和2012吧。 忙碌中走过2012。 只是会越来越偶尔地看看桌面上“记录2012”的文件名,满怀歉意。 再然后2013就走完了春夏秋冬。 哎,无论如何,都应该涂抹几句,记录经过的2011,2012和2013吧。 为什么要记录? 我觉得,人生就是一场奔向终点的旅行。 邂逅志同道合者一起走一程,是很幸运的事情 即使擦肩而过各自奔走,仍能遥相呼应彼此联结,这就是团队 在这里,每一个人的每一点变化,一定离不开团队的协力支撑,一定有每个人守着本份尽到努力的结果。 我相信,许许多多渺小的变化是可以推动“不可能”的改变的。 记录,就是为了留下这些改变的痕迹。 当我坐在麦当劳敲打这段文字的时候,有个乞丐推门进来,到我面前时我给了他一枚五角硬币,还找到根棒棒糖说给娃娃呵…..他停下来和我聊天,聊生活要饭回家过年…… 他给我看残疾人证里面夹着的已买好的火车票—“和谐”号杭州-阜阳,91元。 看他走开,我忽然有一种温暖的感动和强烈的羞愧,其实大部分时候我和餐厅里其它人一样,冷漠地对经过我的乞丐假装无视或者扭头…… 而打破冷漠只需要一点点冲动后的行动。 闪过一幅幅场景一个个故事,故事里面男人女人孩子老人的脸…… 他们平凡地活着,却越来越搭不上发展经济共同富裕的高速列车了。 生-老-病-死 生命的存在是可以更加有尊严的! 终于写完啦! 我也不知道漏了什么没有,看看理出来的这一堆,自己想想还是满意交出的这张成绩单的。至少,我很努力。 这三年,我和贵州朋友们的联系其实很少。但是他们在我心里。我也知道,他们心里有我的。 对于张坦老师来说,2012年6月24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他在青岩正式受洗成为了一名基督徒。上帝拣选他,用了28年,这一位曾经的宗教处处长终于找到了自己信仰的归属。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fed0c01017emm.html 12年我三本译著完成后,找张老师说想出版,张老师说那我帮你吧。12年底张老师为我争取到了三个书号,13年底却不得不被我浪费掉。张老师说没关系浪费就浪费了吧。哎……“谢”字用这儿轻飘了。我想,张老师是明白相比书出版,知识的传播和使用是更重要的。这个过程中,我该守的本份是工具,有些东西包括委屈是我必须承担的。 高冬梅,一般标榜自己“就是个卖书的”,虽然曾经“酒厂女工”。又活三年了,看的书肯定不止又三箩筐。我不知道她在忙啥,反正属于在我想象里“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文化活。有一阵子她在博客里写了很多下乡的事,关于苗绣绣娘绣件……。她仍然一如既往地不屑我那些“不靠谱的折腾”,当然,总的来说她还是认可我是个“靠谱”的人。 对于冬梅,有一阵子我感受到的最明显变化就是—话少了!有时候这会愈发激起我挑逗她的欲望,但常常没有一堆噼里啪啦了,这不好玩~~……当我把这段话发给她时,她斩钉截铁地回复了我一个字:滚! 杨波,这二年很少交流。头发白了很多,“刻薄与愤怒”就和刚认识时候一样,勤奋和踏实也这么多年来没变。刚才看苹果园儿童助养网站http://pgy.gydpx.org/zy/ ,在助养的学生人数已达1623人。维护这么大一个盘子所耗费看见看不见的投入……这还只是他全部中的一个部分。哎,这也是来自伙伴让我不敢偷懒要努力的重要激励吧。 马老师在清退代课教师后试过考公办教师没考上,彻底离开教师岗位。这些年来很多外部资源在石门坎的落地,都是她领导和协调当地村民义工们一丝不苛地落实完成。也有领导是看在眼里充分认可的,所以现在她成为了新荣村党支部书记。比以前更忙碌更劳心。 马老师的新房子终于造好了。马早卖了。有了摩托车。有了拖拉机。家里种烤烟每年都有万把收入。做村支书,她也有了点点“工资”了。 这三年里,马老师的哥哥去世了,死在家中,欠了很多钱,哥哥曾当过石门乡卫生院长。同年马老师母亲去世。次年父亲去世。13年初,满月不久的小孙孙去世。因为感冒后的拉肚子。小孙孙走的那天,收到马老师短信时,我很震惊!当新生儿死亡率这个抽象的数字以残酷的事实摆在我面前时,我很刺痛――为城乡医疗之悬殊! 马老师说,斯嘉我的命为什么这么苦……哎,我不知道,命吧。我越来越疑问所谓“生而平等”,但是“尊重和维护生命的尊严”是我视为当尽力行的。 马老师老公有很严重的痛风,没条件医又不懂得保养,痛风一年年加重干不了重活。马老师很骄傲的是小儿子上幼师时开始学钢琴现在都说弹得不错,小儿子过完年开始在毕节上班了,有两三千块钱。大儿子今年春节(2014.2)办酒席。苗族人的风俗生了孩子后摆酒。遗憾我不能去参加。 管老师,这几年老老实实在威宁职中呆着,学校压了满负荷的任务担子。同时,几乎大部分外部进入威宁和石门坎的社会资源都会联系找她,她也都会竭尽所能地提供帮助或亲自参与。 要她交作业,回忆这三年里的事情,确实会是相当不容易的。更主要的是,我认为她态度不对――她觉得“做就做了,本来就不是为了什么”,做这种记录好象有“雷锋日记”的嫌疑。我说不是这样的。每次我解释的时候她似乎接受,可是回头又没了。我不知道是她为“懒”找的借口呢,还是“日记”真的这么糟蹋了雷锋。 顺便说,管老师很快就能搬进新房子了,当然,草海边的老房子也将被拆掉了。管老师的女儿考上了大学,在青岛读财务。管老师还买了辆车,这是很让我羡慕滴。 13年,管老师曾因为“马老师的委屈”而对杨波有了很大的意见。我参和进来以后才发现我是如此地在意这两个人,他们就好像我自己的身体和四肢。当然他们可能不这么想。 王大卫老师来过杭州两次。我们都有见了面。王老师总会很认真地问我为什么要做石门坎小孩怎么办生活怎么办…….我想,王老师可能慢慢能理解,对于喜欢的事情,有一种乐趣叫做自讨苦吃。 12年到昭通时,吴成学带我拜访了杨健康老师。杨老师有很多的想法,但是已愈80高龄且健康愈下。作为石门坎苗文促进会秘书长,连接上下两代人并被寄以苗文传承重任的中青年力量,吴弟兄应该是懂得肩上担子的份量的。有时候,吴弟兄也会告诉我一些牧会探访、社区服务的事工,包括尝试种植天麻等等。愿上帝在各样的事工中磨砺他,成长成为一个更加纯粹和勇敢的战士,去完成交在他手上的艰巨任务。 小潘弟兄这三年来的进步是很让我惊诧的。由衷地为他的每一点变化感到兴奋。愿上帝好好地预备和训练他,在未来时候重用他! 青树林村的小吴弟兄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苗寨地震救援的衣物发到了他家的寨子里,让他感受到了来自遥远外界无私奉献的爱,他通过网络找到我想要做义工,也认真地学习做义工。在一个贫穷偏僻的小山寨里,化美好愿望为持续行动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吴你要坚持!愿上帝用他的方式亲自带领你的成长,做他适用的工具。 我心怀敬意敲下“陶绍虎老师”,我知道陶老师三年来一刻不停歇地在各处苗寨奔波,教授石门坎苗文。陶老师总说,“只要我的同胞们愿意学,我就一定要去教”!对于石门坎苗文传承,陶老师是最有使命感和危机感中的一个。从陶老师身上让我看到一种非常珍贵很纯粹的属于“风骨”的东西,让我仰望!http://www.shimenkan.org/news/jh 想到陶老师,我很羞愧地想到自己做过的一件事情,越来越觉得我做得不对。 陶老师的《苗文启读》原稿是繁体的。11年付印时我把繁体字转为了简体字,因为当时我理所当然地觉得人人都用简体字。虽然陶老师曾特意嘱过我至少印一些繁体版。到了偶然有一天我发现曾经熟悉的很多繁体字我已经不认识了的时候,我意识到我哪错了。后来我把手机字体也改成了繁体,我希望自己多认识繁体字。虽然我肯定不会去写繁体,但是我很不希望自己不认识祖宗传下来的繁体中文字。 对于抢救石门坎苗文也是同样的道理吧,苗族人不一定要去使用苗文,但是苗族人不认识自己本族的文字,我觉得这会是一件非常有遗憾的事。 我和杨世武老师始终保持着联系。常会听到他的消息去各地教会拍摄、记录、教苗族舞蹈…… 逢年过节都会收到杨智光老师先发来的短信,这让我无比惭愧。而这种被记得,我更视作是来自前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和鞭策,嘱我丝毫不得懈怠,要努力! 这三年,我极少试图向人解释我在干什么,因为太散似乎缺少关联。 一般我用“瞎折腾”来回答所有“在干嘛”的问候。 因为我也确实没有所谓规划或方案,我只是凭直觉在做着一些我觉得需要做的事情。 我很愿意我是个“瞎子”,被带领着平安踏实地行走在一条被安排的道路上。 所有“去哪里怎么样”都不是我要关心的,因为我的本份,只是在这道上,尽努力地向前走,凭着信心,全然交付! 其实你我的本份,不就只是做好大力量者手中适用的工具吗? 我常常用我理解的石门坎精神来激励自己:凭信心 守本份 尽努力。 以此自勉,也与您共勉。 祝福2014健康平安!我们加油!
斯嘉 2014/1/10 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