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石门坎——石门图集

滇中苗族——父亲留下的苗家老照片

龙 芳

父亲是一位普通医务工作者,从他读教会小学走出高寒山区参加专业技术学习,进入工作岗位、再到退休,这几十年间我们滇中苗家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聚居于偏僻山区的贫苦苗家人与外界交流很少,生病到城里医院看病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作为早期能够进入医院工作的苗家人,父亲从帮助亲戚们开始,逐渐发展到很多不相识的苗家人远道而来寻求帮助。从我记事起,感觉家里一年四季都住着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求医者。我母亲也是在医院工作的苗家人,虽然是双职工,可家里从来都没有积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父亲依然一如既往。

上世纪80年代初,父亲攒钱买了一台很便宜的“傻瓜相机”,有空就为身边的亲戚朋友们拍照。后来,经济状况稍好一些,父亲又买了一台在当时同样便宜的“凤凰牌”照相机。父亲不懂拍照的专业技术,也不追求什么艺术创作,他只是喜欢拿着相机去拍家乡的山山水水和同胞们的生活场景。他不但主动为山区里的苗族同胞拍照,还把底片都冲洗出来免费送给被拍摄者。特别是在退休后,父亲走遍了滇中苗族村寨,为很多深山里的同胞留下纪念照。

父亲去世后,我整理他的遗物,除了书籍书信以外,就是大量的底片。透过这些底片,不但看到滇中苗家人几十年的真实生活变迁,也使我有了一个深入了解父亲的机会。特别是父亲翻拍的一些历史照片,常常让我陷入沉思。父亲的老家在武定洒普山,童年读教会小学时,其中一位老师就是美国传教士安育林牧师。父亲回忆:安牧师亲切幽默,苗语说得很好,小朋友都喜欢上他的课。作为孩童时期的苗族小伙伴,父亲曾收到安育林牧师的女儿安玛丽亚从美国寄来的生活照。

很荣幸能和更多的朋友们分享这些老照片。回望历史,珍惜今天,迎接明天。同时,也是对父亲深深的纪念。
 

上世纪80年代初云南禄丰一户苗家人的合影。

九十年代初,淳朴热情的苗家人列队欢迎到访的人们。

九十年代滇中苗族妇女服饰。

30年前的苗寨迎亲队伍。

那时的花山节真正是群众自发组织参与的传统节日。

辛勤劳作的苗家人。

80年代末的滇中苗族青年。那时彩色相片才刚刚兴起。

老人们在帮女孩子梳传统发型。

二十一世纪普通苗家人的生活场景。

现在的滇中苗族村。

在灿烂的阳光下,勤劳致富的苗家人。

安玛丽亚从美国给父亲寄的照片,她和老伴儿都是教师,怀里抱着小孙子。

1940年,安育林牧师和身穿苗族服装的安玛丽亚在云南武定的合影。(安师母拍摄)

1939年,洒普山光着脚的苗家保姆和外国传教士家的小朋友。(翻拍照片)

1935年,洒普山的苗族女学生。左起:张茹、马萍、潘福、龙花、龙宝。(翻拍照片)

安育林牧师、安师母及两位小朋友身穿传统大花苗服装合影于云南武定洒普山。照片背景里还有两位快乐的苗族小姑娘。父亲翻拍和保存这些老照片,也是对往昔岁月的纪念。

四十年代初,安育林牧师全家在洒普山牧师楼前的合影。(翻拍照片)

外国传教士的夫人们和洒普山的苗族女人们。(翻拍照片)

2000年,到访洒普山的外国传教士后代在牧师楼前留影。

外国传教士后代身着滇中苗族传统服装。

一对新人和他们的陪嫁物品。

黑白片时代滇中苗家人的喜宴。

普通人家的合影。

30年前的滇中未婚女性传统服饰。

记得这张照片还被楚雄市文化馆用作展览。

那时候的群众娱乐很单纯。

一户普通苗家人80年代初的合影。那时候还有茅草房。


走近石门坎——石门图集——滇中苗族——父亲留下的苗家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