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石门坎——石门坎文集 

第一位与基督仆人结缘的石门坎苗族先辈——杨雅各

杨琼  文英  2006.08.25     


目录 

一.身世

二.与基督仆人结缘

三.为修建教堂和学校奔走

四.第一次公务

五.同柏格理创制苗文

六.传道途中的奇遇

七.送出第一批到外地求学的石门学子

八.到川苗地区传教

九.去东川寻甸布道

十.为福音书苗文版的付印作准备

十一.东洋行

十二.一九一八年赈灾

十三.见证石门坎早期建筑物的落成

十四.晚年和辞世

十五.无悔无怨


 

一.身世

我的曾祖父杨雅各生于一八八二年清光绪八年十月,滇东北方言苗族人,旧时称大花苗。我们的先祖由中原迁到威宁时,先到盐仓一带。后因逃荒躲难,多次迁移,最后便到滇黔交界乌蒙山的薄刀岭山脚下,住在村名叫雨撒弯的地方。雨撒弯离石门坎约三华里,村里汉苗杂居。故我曾祖父年幼时已略知汉语,但汉文则全不知道。当时即便是汉族人,附近的各村都无识汉文的。因为交通太闭塞,土地太贫脊,生活太艰苦,无人能上学。

这个地方的苗族人都是彝族土目地主的佃农,领主名叫安如福,村中的土地属安家佔有。

先祖杨雅各十二三岁就学会吹芦笙,十四五岁就善于演凑,于是他参加了苗族所有各种需要有笙乐的集会。例如婚、丧、祭、祀等。苗族的这类集会都会离不了歌手,笙手、说史人。先祖因参加这种场合很多,除了吹奏芦笙这个本行之外,他对苗族的历史、歌手的音调等也知道一些。正因为如此,先祖生前有幸为教会、学校、民族传统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二.与基督仆人结缘

一九O四年,先祖已经二十三岁。那年夏天,石门坎附近的苗族亲友相传,有“羊人”到安顺基督教,他们对苗族人很友善,威宁的苗族有人去信了,说得很神秘。到了秋天又有人说,就在离雨撒弯七十多里的云南昭通就有传教的,一时附近的村寨都大为震动。世界上真的有对苗族人很友善的人吗?于是附近两个苗族青年来与先祖相约,一道亲自去昭通试探情况。当时环境不好,苗民受欺负,匪患猖獗,农历六月二十日,阳历八月一日,王树福、杨福清和先祖他们三人商量后,装成卖猪的模样,王树福、杨福清每人背两个小猪,先祖力气小只背一个小猪,他们绕道从发地山上走,经过沫洛河、小老包,把猪卖了后,立即去昭通城去探看情况。当他们三人到达教堂学校时,看见从威宁牛吃水一带来的几个苗族同胞已先于他们到了那里。柏格里先生没有在家,教堂里只有李二先生在,李二先生接待了先祖他们,李二先生是住在昭通城的汉族老师。

他们回来后就将确实情况告诉了附近的亲友,到农历八月他们三个又去,因为出现了很不利于苗族人的谣言,所以他们很秘密地走。半夜三更出发,走到半路天才亮。那些年里,怕人又怕鬼,杨清福走肖,王树福各先祖两人走在后面,相距一两丈远。走着走着突然有一只野公鸡从杨福清面前惊飞而出,杨福清被吓得全身毛骨悚然,他转回来向先祖问道:“雅各,我们三个是去好还是不去好呢?”王树福立在路中两眼发呆。三个犹豫了好一会,之后先祖才鼓起勇气对他们两位说:“既然已经来了我们还是下决心去吧,或许不至于有什么危险。”

到了昭通,先祖他们三位在昭通城外借宿,住的是唐家客栈。次日晨,他们吃饭后装作出外游玩的样子,只是先祖的肩背上扛着一只大公鸡在里面的大口袋,他们慢慢悠悠地走到了礼拜堂。他们进去时教堂里一个人影也不见,一会儿李二先生了来,领他们三位进去客厅坐下,他立即去通知柏格理牧师。片刻后柏牧师出来了,柏牧师言谈中笑容慈祥,非常喜欢先祖他们。他接下了他们送去的公鸡,之后他进另一间屋子取来六本圣经,给他们三位每人两本。柏牧师说要他们三人在昭通读书。回到客栈后,他们告诉店主,他们要回家了。之后,暗地又回到礼拜堂来,在那里读书和休息了一天。因行前他们神秘到没有告诉家人自己的去向,到昭通后对柏牧师给他们的招待又盛情难却,所以会到了柏牧师后的第三天,他们只好偷偷回家。

到了秋收时节,他们听到柏牧师领着牛吃水那转业军人的朋友,从昭通到威宁的大官寨、松林寨等地访问,去过相当多的村寨,之后来到石门坎住了一夜,最后回到昭通。

是年腊月,先祖他们约着许多人去昭通,这次去的人较多。柏牧师见后很高兴,顺便问先祖说:“你为什么上次离开时不给我说一声”?柏格里牧师对先祖说:“这次你不要回去了,我要你和我住在一处。”此时,李司提反先生再次告诉先祖说:“柏牧师要你住在这里了。”先祖便说:“我动身来昭通时没有给父母和妻子说清楚,请让我回家告知父母之后再来。”于是在离圣诞节还有几天的时候,先祖从昭通回家了。安顿好家里的事情后,一九O五年元月初,先祖杨雅各去了昭通,他在柏牧师那里教苗语近一个月。此后,先祖便一直跟在柏格理牧师身旁,与柏牧师这位基督的仆人结下了缘。


 

三.为修建教堂和学校奔走

甲辰年岁末,先祖从昭能回雨撒弯过年。乙巳年一九O五年农历正月十五刚过,柏牧师叫王道元来雨撒弯通知,说:“牧师叫你跟我明天一同去昭通,有事商议,并且要和家里讲清楚,这次外出的时间要长一些。”

第二天清晨,王道元和先祖早早地就起程去昭通,刚过中午他们便到达目的地。他们两人立即去柏牧师的住处。柏牧师见他们天还这么早就已经到来很是喜欢,他说:“事情很急,我若不等你们二人,昨天便走了。”第二天,柏牧师、夏先生和先祖他们八位苗族青年,背着行李,从昭通到凉水井,又去牛棚子大土目禄祯祥家,向土目家讨索一块建盖教堂和学校的土地。禄家主人不同意给土地,但留他们住了一天。以后柏牧师又领他们去了仙马脚,又从仙马脚去官寨找安荣之家,向安家主人交涉教会学校选址的事情。开始柏牧师索要离安家有一百里远的一个地势较平的苗寨作建立教堂和学校的地点,但安家主人不同意。主人只同意给在石门坎周围的一块地方。柏牧师向先祖杨雅各:“石门坎那个地方怎么样?”先祖回答:“石门坎地方不平。”柏牧师说:“地不平不要,我们要平地。”

主人杀羊款待他们已三天,并同意给一块地来建教堂和学校,只是对于具体地点要的不给,给的不要。据说柏牧师先前讨要的那块地不远处有一个水塘和一个银洞,安家才不同意给出那个地方,以为水塘会有龙,那银洞里面会有许多金子和银子。当初先祖他们也有这样的想法,先祖说那时他也还是很愚笨。

柏牧师选出夏先生、王道元和先祖他们三人后,叫王老太爷领着其余的人住在安家,他们四人要去一个苗语叫Hmaob  nyus  geul的地方,后来听说那个地方叫做简角寨或是视角寨。观察了Hmaob  nyus  geul那个地方后,柏牧师又采纳了王道元的建议,放弃了那个地方。

他们返回大官寨安家,主人说:“石门坎坡陡不行,那么狮子洞地平,可不可以?”话已说到这个份上,柏牧师领着大家离开安家,他们走了三天抵达云炉河县,要去看狮子洞那块地。事前柏牧师已从先祖他们的口中知道狮子洞确实有一块平地。他们爬出朱家麻窝时,先祖指出狮子山给大家看。王老太爷说:“这个地方可能,因为狮子山好。”柏牧师却说:“不好。”意思是房子应该修在较高的地方,容易看到。他说:“狮子掉进山谷里去了,不恰当。”原来狮子洞这个地方是在两条河水交汇的山谷中,地势低,不利于展开。

看完狮子洞的地势后,他们爬上山去夜宿石门坎。次晨柏牧师领着王道元、张武等许多人一同去村子背后查看,见到一块地势好的土地,但其上有彝族人的祖坟,不能用。回到寨子后,柏牧师便说:“教堂和学校我们就修在村子下面那些坡地。”

地点确定后,王老太爷建议叫我先祖杨雅各去请内地会杨所罗巴伯来商议修房子的事,柏牧师说:“这事还先得去信给安顺党牧师商议清楚才能动工。”不久安顺方面来信,双方商议以切冲山岭到罗布甲一带为界,内地会在靠葛布的一侧传教,柏牧师所率的宣道组织在另一侧传教。于是建堂建校的事就不再请内地会人士参加。

先祖他们分头去本布道区的村村寨寨,通知苗族村寨的领袖人物集中到石门坎,开会商议修建礼拜堂和学校。所通知到的人都来了,听完大家的发言之后,王老太爷、李五先生、夏士元老师、柏牧师和先祖他们商订:苗家每人乐捐铜钱一百元,基督教会方面由母会另行决定捐款数;全体苗族亲友有力出力,有技出技,共同修建石门坎礼拜堂和学校。

各地苗族同胞自带盘缠会集到石门坎。王老太爷和先祖两人去大官寨巡荣之爱商量买木料,他们提着一只公鸡去。安荣之同意他们砍伐角寨子、木槽那一带的木料使用,那一带地方苗语称为Hmaob  ab  dlamgb  vangbHmaob  golfud。建房中出现需在交涉的事时,先祖就跟随王老在爷去处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久就修出一幛教堂(兼作学校堂)、两幢配套房。从此,苗族人在石门坎建起了自己的教堂和学校。


 

四.第一次公务

石门坎修出了教会和学校的建筑物之后,柏牧师叫朱彼得和先祖他们两人去各地邀约苗家儿女来读书,后来又加上王道元,变成了三个人,共带铜钱一千元。先祖说:“这是苗族自已第一次外出办事,以往他们很胆小,特别怕人,到任何地方去都需要一位汉族先生领导。他们从昭通启程,第一天宿海角山,这是王道元的家乡,进入威宁境内。之后他们又先后去了大坪子、天生桥、上海枯等地。和上海枯的苗胞们谈了读书和上学的事以后,王道元回家去了。朱彼得和先祖又到大寨等五个苗寨宣讲,到达洛布甲李清西家后,他们两位便要进入彝良地界宣传。先到牛场,然后去文里和拖姑梅,他们在拖姑梅住七天后,便去核桃坪,住在王孝家,在那一带的苗寨拜访宣传七天后,他们两位回到旧府,然后抵走昭通。柏牧师见朱彼得和先祖他们安全回来时就鼓掌欢迎。

苗族先辈们第一次接受的公务胜利结束。


 

五.同柏格理创制苗文

先祖自从与柏格理牧师接触后,便随柏牧师一起外出传道。先祖被柏牧师指定为他的苗语教学人。柏牧师除了睡觉外不分白天夜晚学习苗语,就连行路时都要求先祖给他讲述苗语。先祖很想回家,但柏牧师不允许,所以先祖只有整天整天地教柏牧师讲苗话。

一段时间之后,柏牧师创造了了一种苗文,但是先祖一点也看不懂,柏牧师也觉得这种文字不能使用,便放弃了。柏牧师和他身边的人,大家都在思考为苗族人创字的占应如何进行。柏牧师,李司提反和我先祖他们三个在礼拜堂商量了一个多月,又采纳了一些苗族同胞的意见,之后便试创出了使用至今的这套苗文。他们一边创制一边修改。这时传来葛布方面党居仁牧师用罗马字母创制苗文,所以先祖他们创制并试用的事被耽误了下来。收到党牧师用罗马字母写的苗文后,柏牧师一方面将这两套文字送到英国母会,征求语言学家的意见,另一方面,他也着手研究葛布那方面的文字。

一段时间之后,从英国母会传来消息:语言学家对柏牧师提交的苗文创制意见很支持。这样,他们研究出的文字将得到试行推广的机会。柏牧师、李司提反和先祖他们积极努力,每天都有发展。他们开始翻译马可福音,不久之后又译出了马太福音。

在因战争迁徙而丢失自己文字上千年以后,苗族人终于再次拥有了自己的文字。


 

六.传道途中的奇遇

一九一二年二月,先祖与两位苗族传道员一起从石门坎去云南东川雪同苗族地区传教,料想不到,先祖在东川遇到一个友好的带兵的小军官,他名叫马金长,可能是回族。他向先祖讲述了许多革命道理,当时正是辛亥革命年间。选祖受到马金长的影响,所以也曾把他自己的名写为雅国,期盼国美好。

在东川雪同传道的时候,先祖接到通知,要他们三人前去昆明,迎接去英国度假后返回中国的柏格理牧师夫妇,柏牧师夫妇正由安南乘火车往昆明。不过他们三人赶到时才得知柏牧师他们尚不在河口。因为正值辛亥革命,交通不畅,他们遇上盗匪抢劫,一个匪徒用刺刀刺在先祖的胸上,但却没有伤着他。因为先祖在衣服内胸袋里装着一本小圣经,刀关正被小圣经挡住了,所以未伤着身体。先祖回到石门坎述及此事,许多传道员都认为这是万幸,是上帝保佑,不然就一命呜呼了。

数日后,柏牧师夫妇择路回到石门坎,大家为他们平安到达很是高兴。


 

七.送出第一批到外地求学的石门学子

一九一四年正月初,先祖和几位苗族同胞随同王树德牧师送几个苗族学生去成都华西协合中学读书,这是石门坎苗族学生去外地求学成功的第一批。一九一一年秋,石门坎教会曾经送几个学生去北京清华学校,因学校停办,只好半途而废。一九一四年送去成都的这一批学生,四年后结业回石门坎,有的当校长,有的当老师,成绩不错。


 

八.到川苗地区传教

一九一四年五月,先祖和两位苗族传道员在王树德牧师的带领下去川苗地区传教。川苗也称白苗,是现在讲苗语西部川黔滇方言地苗族,他们的话与讲滇东北方言的大花苗语言差异不太大。先祖到云南的镇雄、威信这些地方很快就学会讲川苗的话,不久便回石门坎。

过了一两年,先祖就和其他苗族布道员进往上四川南部的珙县、高县、筠连等传教、办学。因为语言相近,此前先祖又学会了他们的语言,感情容易沟通,所以传教的效果也好。


 

九.去东川寻甸布道

一九一五年,先祖去云南东川寻甸交界地区的“郭地”传教,“郭地”是白彝同胞聚居区。当时那里的白彝同胞生活处境与苗族差不多,相似的处境也使他们产生了如同苗族民众的一些要求,工作逐步有了起色。不幸十月底传来柏格理牧师在石门坎病故的噩耗,先祖悲痛到了极点。他感到他失去了比自己的亲友还要亲的一位杰出人物,他也及时返回石门坎,过了一段时间,石门坎的民众们就送柏牧师的妻子回英国。之后,从英国休假回来后到东川传道办学的张道惠牧师和夫人,又被重新派回石门坎主持教会工作。

一九一六年初,先祖在石门坎参加学校和教会年会时,他提议:“云南出兵护国,我们石门坎应捐款相助。”大家同意他的提议,之后捐得一千多元送去。这个数目虽然微不足道,但在当时生活水平低下的苗族教职工,已经是尽到了最大的努力。


 

十.为福音书苗文版的复印作准备

    柏牧师离开人世后,先祖失去了和他讨论苗族文字最有权威的人。他只有同几位苗族布道员研究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充实苗文。核对福音书的苗语译文,以便印刷。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核对工作有了明显进展。

文字改进和译文核对基本做好后,一九一六年十二月,先祖便与王树德牧师启程去昆明办理护照,拟经安南去香港,又从香港去上海,在上海印刷苗文版的福音书。到上海后他们与印刷厂联系,上海印刷厂的答复是不能印刷。看来若只限在上海印刷,则费时耗资都将增加很大。后业王树德牧师提出去日本解决。


 

十一.东洋行

上海不能印刷苗文福音书后王牧师提出去本解决,是出于以下考虑,当时日本的工业远比中国发达,印刷工艺也会比中国先进。于是先祖和王牧师两位便从上海乘轮船启程去日本,先到达长崎石去了横滨。横滨是一座离日本首都东京不远的城市,经联系横滨的印刷厂同意印刷苗文福音书,但必须铸字,所以印刷时间将要推后。于是王牧师提出他们两个可以去东京博物馆和皇城参观。

通过参观,先祖看到四五千年以前的日本人生活很艰苦,人的衣着很原始,特别是妇女的衣着装饰、纺织工具和纺织工艺都和苗族一样。在浏览时又见到因忍受不了俄国皇帝的压迫而逃亡到日本的俄国人民,他们生活十分凄惨。

安排妥当后不久,王树德牧师便从日本回英国度假,王牧师度假的事是在离开石门坎前就已确定了的。

一九一七年春,经过两三个月铸字排版后,横滨印刷厂开始印制苗文福音书的版样。得到版样后先祖便悉心校对,校对是很繁锁的工作,要一页一页地、一行一行地、一个字一个字地查校,而且要反复几次。教对的书是新约全书里的马可福音和马太福音。

先祖在日本语言不通,人生面不熟,除了到印刷厂校对书文,他不能去其他地方活动。他十分想念自己的家乡,于是他就编了一首歌曲,歌名收“思念我的家乡”,歌词的汉语译意是:

(一)我来作客在他乡,

      想起家乡在远方,

      我过一天如三春,

      我度一夜似三冬。

(二)住于他人大瓦房,

      怎如自己茅草棚,

      何时办完公务事,

      回到家乡笑开颜。

(三)自己家乡好地方,

      它着森林草木旺,

      又有雀鸟在上飞,

      样样听需都齐全。

这样,先祖用自己编的这一首歌安慰自己慢慢地度过了半年时间。印刷厂全部印制工结束后,他不分白天黑夜地查对,查对完毕他才乘轮船返回上海,这已是一九一七年七月了。这正是中国处在张勋复辟的时候,从上海乘轮船去香港检查十分严格,行船十分稀少。先祖由香港去了河内,再从河内转到河口。河口是国界要塞,对过境人员检查更加严格。先祖到河口就被警察押下,护照被警察拿走,将护照送昆明复查确认此事之后才又送回河口,前后用了半个月时间。护照交还先祖后,他才被允许进入云南境内,直至到了昆明又回到石门坎,他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这次先祖杨雅各去日本第一次印刷苗文书籍遇到了一些小风波,但他认为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自己去接受这些磨炼是很值得的。先祖的这种创业精神值得我们子孙后代永远铭记。先祖是我们滇东北出国的第一人。


 

十二.一九一八年赈灾

一九一八年威宁彝良一带粮食大减产。一九一九年这一带的苗族村寨遇到了严重的饥荒,教徒和非教徒家庭都无法生活,先后约有七八百人到石门坎来求助。先祖参加并负责了赈济灾民的工作。这个任务十分繁重,一方面要救济生者,一方面要处理死者,就是说,一边要给饥饿的人准备饭食,一边要埋葬不幸暴死的人。因为很多人已经十几二十天没有吃饭了,到石门坎能够有饭吃了,一些人便忘了劝告,本能地饱餐了一顿。不幸半天后这些多吃了的人就死了,这时得立即找棺木找地方找人去掩埋,多的时候一天要安葬三个人。到最后棺木用完了就用薄木板,薄木板用完了就用竹箩筐,以至后来就只有合衣埋葬逝者了,真是凄惨到了极点。

石门坎教会的这次救灾是用以工代赈的形式进行,这样既帮帮助灾民度过难关,又修建了商场的房子,在猴子岩及漠洛河山坡凿山崖砌出石坎,修通了去昭通的路,路宽到足够马帮经过。这些工作能够实施,是由于张道惠牧师从教工教会募资、先祖杨雅各组织及苗族全体布道员尽力协助的结果。


 

十三.见证石门坎早期建筑物的落成

     一九二O年和一九二一年粮食收成略有好转,在石门坎饥荒的人们逐渐回家乡生产,留下的人不多了,这些人小部份住在石门坎教堂周围做小工,一部份住在高场坡下自谋生活。一九二三年,先祖又组织他们修建了石门坎药房,即后来的石门坎平民医院用房。一九二三年,又修建了位于石门坎对面远坡上的麻疯病院和在雨撒弯的孤儿院。一九二六年张道惠牧师全家返回英国度假,石门坎教会、学校及福利设施的房舍建筑就基本完工了。

    此时先祖不由自主地想起石门坎二十年来的变化:一九O五年,各地苗胞从不同地方自带干粮来到石门坎,就连远在长海子、洒小燕子渔河那样数天路程的地方,有的挖坡平整地基,有的烧砖制瓦,有的抬石块拉石条,有的背煤烧石灰……修出了礼拜堂和学校,又修建学生宿舍……此后苗家信教求学的声浪波及滇黔川交界山区的苗乡,传到了遥远的中国内地,甚至传到了国外。云南武县的苗族信教了读书了,东川雪同的苗族也信教了读书了……这一切成效浸有先祖所经历的千辛万苦。他投身于上帝交给他的事业,完成了所计划的任务。


 

十四.晚年和辞世

一九三六年以后,在石门坎的年长的英国牧师先后回国或调走了,派来的年轻人既不懂汉语更不懂苗语,这时与先祖一起工作的布道员都几乎辞去教会工作。先祖也因年老体弱提出辞职请求。但是教会不同意,他只有坚持工作。一九四一年,先祖患上了哮喘病,再次提出辞去教会职务。一九四一年春,教会同意他辞职回家,回家后教会有事要讨论时便派员来雨撒弯请他去参加。先祖在石门坎教会一共工作了二十年,加上在川苗地区、东川雪山和寻甸等地方传教的十多年,他一共为基督教会工作了三十六年。

一九四四年先祖同时患有胆道蛔虫症和哮喘病,身体状况大大减退。当时石门坎教会没有正式医院,他虽然去石门坎药房取来一些药服了,但效果不好。

一九四五年春,先祖的疾病突然加重,祖母也恰好不在家,无人照管,二月底便逝世于雨撒弯,终身六十三岁。当时石门坎教会为先祖举行了追悼会,一位从武昌神学院毕业后在石门坎工作的牧师致了悼词,他的致词是:“雅各先生升天了。”爷爷的答词只是:“谢谢你们。”爷爷并且说:“人既有生就必有死,请大家亲戚朋友不必悲伤。”


 

十五.无悔无怨

先祖杨雅各虽然离开人间六十多年了,但他那种在艰苦岁月里热心追求、增进信心、为民族生存和发展尽心尽力的精神;他参与创建我们石门坎学校和教会、参与创制苗文的业迹,将永远保留在我们子孙后代和滇东北苗族人民的心中。

二十世纪中叶,曾在一度因为我曾祖父是基督徒,又同柏格理牧师有很深的交往,所以他的孙辈被禁止参军入伍,他们的大多数读书也只允许到小学毕业即止。但是不管怎么样,他们对自己有这样一位先祖感到无悔无怨。

                             OO六年八月二十五日

                                   于石门坎


走近石门坎——石门坎文集——第一位与基督仆人结缘的石门坎苗族先辈——杨雅各